近期,无论是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还是网络舆论场,“元宇宙”概念都多次掀起讨论热潮。前有首次套上元宇宙外衣的游戏公司Roblox Corporation,市值超越动视暴雪成为美国第一大游戏公司,后有Facebook公司改名Meta,表明投身于元宇宙之决心,一些新创业公司,仅仅靠着元宇宙概念就能得到巨额融资,国内的腾讯、网易,也有开发元宇宙的计划。似乎一瞬间,元宇宙就成为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大家都在往这个道路前进,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元宇宙”概念并不新鲜。它的英文“metaverse”中的verse,文艺作品的世界观都可以称作verse,不管这个“宇宙” 是否逻辑自洽。而meta,对哲学而言一定不陌生,meta有“超越”的意思,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超越物理学,是史上的最著名的对哲学自身的定位描述。知名的西方哲学通俗小说《苏菲的世界》,分析情节结构,也不难看出虽是描绘了主角苏菲所在的世界,但最后主题已经超出她的世界达到创作了她所处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metafiction(元小说,元虚构作品)。对所谓metaverse最初形态的电子游戏,metagame也不是什么少见的标签,视觉小说《时空轮回》就是公认的metagame,玩家的视角被游戏世界的角色视作高维度视角,而游戏的存档线路则是游戏里的的平行世界,2016年的国产游戏《艾希》,因大量将玩家身份与现实身份联系而引人注目。

相比传统文艺作品对世界观的有限塑造,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是无限的。随着通信、数据存储、区块链、模型建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开发和成熟,人们发现自己已经很难离开虚拟世界,虚拟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模糊,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人们幻想一个集体、持久、连续的虚拟共享空间,作为与现实的平行世界,完全符合科技发展的逻辑。确实,虚拟空间和现实受到同等重视,是可以轻易预见的未来趋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这个概念在今年提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理论和技术基础,Roblox Corporation的CEO,为元宇宙列举了八个特征: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实际上,这八个特征与其是在描述元宇宙,不如是在描述一个理想的大型多人角色扮演游戏,而他们旗下的唯一产品——游戏Roblox,除了前两者,与元宇宙的剩下六个特征相去甚远,为什么美国投资者如此笃信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游戏公司就能实现metaverse的伟大梦想,很难说这是经过理性考虑后的选择。另一个热衷于讨论元宇宙的公司Epic Games,他们的CEO Tim Sweeney则说过“没有人可以确切地知道metaverse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只能在不断地技术研究中逐渐接近想象的完美metaverse,metaverse在这里又成为了和技术真理一样的东西,这毫无说服力的话则狠狠打了自己的脸,显得所谓metaverse热有多么荒唐。Metaverse作为脱胎于技术领域的概念,只是万千发展趋势预测中的一个,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预测metaverse的可行性,更不能成为真理性的技术方向,在人类甚至连硬件的发热问题都没有合理解决方案的当下,一些人就敢说一个由自己创造的宏大的虚拟世界可以成为现实,未免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何况这些人连metaverse是什么都未必清楚。而且,metaverse的发端本身还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metaverse的词源,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是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代表作,赛博朋克就是典型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后现代主义就其特征来说,是反metaverse的,它的作品大多数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持悲观否定态度,否认理性的力量,与这些人对metaverse的热情相对比,更是十分讽刺。

扎克伯格称元宇宙是互联网的下一代形态,但他可能忘记了,没有电力,互联网根本不会存在。一旦建立一个元宇宙,首先是计算机运行需求,然后是数据传输的需求,还有照明、散热等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和现实世界相仿的元宇宙,目前地球上所有的能量供给加起来也根本无法满足,而且现有的电力供给仍以火电、水电为主,受自然影响较大,本质上也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这点从近期东北电力短缺事件也可以看出来。即便人类技术水平突然飞跃,能轻易保证几个元宇宙的运行,考虑到地球上十分有限的资源不可能稳定供给元宇宙,人类应该实现了星际航行。照这样看,人们更应该向贝佐斯、马斯克的太空计划投资才是。在硬件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资本反而大量向软件流动,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趋势。

技术上可行性的问题尚且可以通过这些公司的技术实践加以论证,但人类要不要就这样随资本倾向去点metaverse的科技树,正如赛博朋克科幻小说所描绘的那样,才是最值得怀疑之处。

我们要知道,在这些人的设想之中,metaverse可以干什么,“先行者”Meta正在拓展居家、社交、工作、健身、游戏、教育、宠物和交易8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在这个世界的运行完全由代码编写的程序构建的情况下,任何“物质”都可以轻易创造,任何规律都可以轻易改变,因此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就失去了意义,那人们来到这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只可能是为了娱乐。那么,为了满足娱乐需求产生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是否必要,一个文明将自己的大多数能量在娱乐活动中,而这种娱乐却不能给文明带来对应的产出,这样的文明还能延续吗,这已经不是技术可行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全人类的命运问题。就算设想中的元宇宙的消耗相比于整个文明的产出不值一提,那人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生产技术而不是娱乐世界的空中楼阁。

之前说到,一旦从现实进入了元宇宙,整个世界的基础为之改变。人不再需要通过劳动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是依靠元宇宙赋予的avartar确证自身的存在,不是人通过对象化的劳动改变“自然”,而是“自然”将人对象化,结果是人成为了元宇宙的奴隶,人的劳动成就变成了如同宗教里的神的恩赐。元宇宙标榜一个完全自由的虚拟空间,但实际上人越沉浸在元宇宙中,他就离自身,离自由也越远。传统电子游戏尚且出现不少沉迷其中的案例,到了虚拟与现实完全交融的时代,人的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完全分离,人在元宇宙失去了物质凭依,也就失去了区别于其他数据的可能,只是套上avartar的外衣来欺骗意识,又用“先验”的随机事件糊弄意识,在这样的时代人要找回自我更加不可能,这样只会导向一个结果——意识被消解,这样也终结了文化、艺术和哲学。由此还可以顺便看到元宇宙鼓吹的数据自主权只能停在技术可行,事实上也是笑话。元宇宙既然是人通过现实的计算机所创造出来,谁能得到足够的能源供给和算力资源,谁就能控制元宇宙的数据,成为虚拟世界的“上帝”,掌握了人类的思维,也就控制了人类的形体机能。在元宇宙成熟条件下,由于元宇宙的经济系统又与现实数字货币流通,也就近乎得到货币的发行权力,控制了现实的经济命脉。最终结果是,虚拟世界不是为现实世界服务,反而现实世界和现实的产业成为虚拟世界权力争夺的空间,主导着文明的发展,这无异于摧毁了一个文明的生存根基。

三十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时,许多人同样对互联网有所顾虑甚至反对互联网发展,这些声音没有阻止互联网的蓬勃壮大,但这些声音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却让人类陷入反思,特别是互联网空间治理问题愈发受到各国政府关注。在这时,互联网的垄断巨头们已经不满足于用社交网络影响舆论,让一个国家的总统下台,又提出和炒作元宇宙概念,背后是以新技术、美丽新世界为噱头对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全面干涉的垄断意图。所谓“元宇宙”,根本就是资本编造的骗局。这些炒作从来不会为元宇宙遇到的技术困难提供哪怕一点建议,反而在舆论场大造声势笼络投资者的热钱,无耻地将近年来在虚拟现实方面的技术进步当作自己的功劳,说成“元宇宙”将会促进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编造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的谣言转移注意力,而实体制造业在疫情影响下大幅减产、制造业工人的不佳处境的现实却被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热点掩盖。事实上,国家大力发展这些“元宇宙相关”技术,又强调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增进提升综合国力,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是什么完全服务于娱乐和一己之私的“元宇宙”。不可否认随着这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未来将实现“元宇宙”的部分功能,如虚拟线上会议、虚拟现实教育等等,但试图完全覆盖乃至控制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元宇宙”,终将和当初理想的互联网一样,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