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正式成立。在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个纲领稿本《共产主义者信条草案》,以批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

由于恩格斯对这个草案并未感到满意,因此在1847年10月底至11月期间,同盟巴黎区部再次委托恩格斯起草纲领时,他便在草案基础上再次撰写了《共产主义原理》,拟提交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共产主义原理》用问答的形式通俗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就是消灭私有制,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些主要特征。

然而,对《共产主义原理》依然未感到满意的恩格斯,由于不能亲自参加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便写信给马克思,在简要介绍内容的基础上,建议将《共产主义原理》更名为《共产党宣言》,且“最好不要采用那种教义问答的形式”,这一意见得到了马克思的赞同。1847年11月29日,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马克思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委托其与恩格斯共同为同盟起草准备公布的纲领。就这样,马克思在参考《共产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写就了《共产党宣言》。

主要内容

《共产主义原理》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对25个问题的回答,通俗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就是消灭私有制,描述了未来社会的一些主要特征,较《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更加丰富而准确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

其基本观点有:

第一,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的共产主义理论本质。

第二,通过分析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挖掘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代替的历史结论。

第三,指出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自身生存的阶级,同时又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埋葬资本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四,强调无产阶级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废除私有制并把生产力高度发展作为消灭私有制的历史条件;必须走暴力革命道路,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统治和民主国家制度。

第五,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指出未来新社会是按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生产力极大发展,阶级、城乡的对立消失,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家庭、民族与宗教呈现出新的形式。

第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部单独发生,它将在一切文明国家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工业文明国家取得共同胜利。

第七,对共产主义者和各种社会主义者做了区分,提出了共产主义者对各国现有其他政党的态度以及在德国民主革命中的策略原则。

导读

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原文说得很清楚,共产主义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解放。

什么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完全靠 出卖自己的劳动 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

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阶级的分化自原始社会之后就存在了,并且劳动阶级通常是贫穷的。而无产阶级并非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纺织机器发明应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制度,并随后引起其他行业生产方式同样的变革。机器很快就为新兴资产阶级占有,机器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而产品质量也不差,促使原来的行会和手工工场的分崩瓦解,小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变成了大作坊里的工人(或者成为新兴工业的工厂工人)。机器生产需要工人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化,原来的工人由负责完成整件工作,变成只做这件工作的一部分。

(加上城市流入的破产佃农,)因此,社会逐渐产生两个并吞所以其他阶级的新阶级。一是资产阶级,在先进工业国家里独占几乎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及工业原料。二是无产阶级,为了换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只得将出卖自己的劳动给资产阶级。(当然还有受雇于由封建领主转化为农业资产阶级的农业工人)

无产阶级如何出卖自己的劳动

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受同样规律(价值规律)决定。商品的平均价格总是和商品的生产费用相等,劳动的价格(或者说工资或劳动力价格或人工成本)也是和劳动的生产费用相等,而劳动的生产费用也正好是使工人能够维持他们继续工作的能力,不至于死掉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因此,正像所有厂主卖出商品收入(平均下来)既不多于成本,也不少于成本,劳动的价格或工资(平均下来)也是工人糊口所必需的最低额。大工业愈是发达,工资这一规律也体现得愈充分。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而言,由于工人运动的争取和人文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消费主体,劳动的价格已不仅仅是工人糊口所必需的最低额。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工业革命前,劳动阶级是怎样的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劳动阶级的生活条件也各不相同。在中世纪,农村劳动者是土地占有者贵族领主的农奴,城市中则是在(小资产阶级)师傅下的手工业者帮工(徒弟),随着手工工场发展,就渐渐出现了受大资本家雇佣的手工工场工人。

无产者与奴隶的区别

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奴隶岛状态与主人利害攸关,他的生活虽坏,总还是有保障的。单个的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才能出卖,因而他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对整个无产者阶级来说,这种生活才是有保障的。

奴隶处在竞争之外,无产者处在竞争之中,并且亲身感受到竞争的一切波动。奴隶被看作物,不被看作市民社会的成员。无产者被承认是人,是市民社会的成员。因此奴隶能够比无产者生活得好些,但无产者属于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所有的私有制关系中,只要废除奴隶制关系,奴隶就能解放自己,并由此而成为无产者;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与农奴相比,农奴占有(或租用)并使用一种生产工具,即一块土地,为此他要交出自己的一部份收益或者服一定的劳役。无产者用别人的生产工具为这个别人做工,从而得到一部份收益。农奴是交出,无产者是得到。

农奴可以通过各种道路获得解放:或者逃到城市里去做手工业者;或者交钱给地主代替劳役和产品,从而成为自由的佃农;或者把他们的封建主赶走,自己变成地主。总之,农奴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加入有产阶级的队伍并进入竞争领域而获得解放。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不知恩格斯为何将获得解放说成“加入有产阶级的队伍”,不如说这里的“解放”更像是其中一个人阶层的转换。)

无产者与手工业者的区别

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工场手工业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这一切,无产者都没有。工场手工业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农村,和地主或雇主维持著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无产者通常生活在大城市,和雇主只有金钱关系。大工业使工场手工业工人脱离了宗法关系,他们失去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因此而变成无产者。

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

第一,是密切联系的世界市场。
由于机器劳动不断降低工业品价格,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大工业将所有国家,包括那些封闭的封建国家,都卷入了开始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各文明国家里的经济社会变化都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工人运动,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运动,并使全世界工人也获得解放。

第二,是资本在社会全部领域占据决定地位。
在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扩张。扩张不仅是主导经济社会,也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治权力,实行代议制,取消贵族和手工业行会的所有特权,以制定权利平等和承认自由竞争的法律取代。这样,资本成为决定性力量,资产阶级也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在这种自由竞争环境下,大工业迅速发展。

第三,是孕育了无产阶级的革命。
工业革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资产阶级的财富增加与无产阶级人数增加是同步的。同时,工业革命也使资产者和无产者集中在有利于发展工业的城市中,使无产者更容易结合共同为共同力量。因此工业革命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

工业革命进一步导致定期的商业危机

大工业促进了产量的大幅提高,大量投资造成生产过剩,引发了商业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出现贫困现象,发生工人运动。待一段时间后多余产品被处理后,工厂开工,工资提高,但又隐含着生产过剩的趋势,出现每五年到七年定期的商业危机。

这种商业危机说明自由竞争必然束缚大工业发展而被抛弃。表明了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组织工业生产的必要性。恩格斯由此提出应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才能消灭这种贫困和危机。

恩格斯在这里很粗浅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规律,并提出由新社会消灭这种危机的主张。(毕竟只是一个FAQ)

新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

取消自由竞争和个人管理,所有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管理,即为了公共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安排,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

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是新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强调废除私有制是共产主义者的主要要求。

不可能在过去废除私有制,也不可能以和平方式废除私有制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因而只要生产规模还没达到既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需要,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至于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生产的发展阶段。

私有制的废除是渐进的过程,只能逐步改造当前社会,并且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但现在,由于大工业的发展,有了规模空前的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生产力的手段;生产资料集中于资产者,而广大群众却越来越多地变为无产者,贫富分化加剧;这种生产力发展已经大大超出私有制的范围,而工人运动也证明社会制度有必要进行改变了。

共产主义并非不愿意以和平方式废除私有制。共产主义者了解革命产生有其条件,不受政党或阶级集体意志转移。但革命也是必然的,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镇压最终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推向革命。

这里,恩格斯明显错误估计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认为仅靠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就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并推翻资本主义。这也影响力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对生产力水平的判断,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上造成了许多错误。

革命进程将是怎样的?

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民主如果不用于限制并最终废除私有制、维护无产阶级利益,那么这种民主对无产阶级毫无意义

因此需要:高税率、建立国营工业或赎买私人工业,没收反对共产主义分子的所有财产、组织无产者在国有经济组织中劳动,并禁止残存的私人厂主压低工资、实行劳动义务制直至私有制完全废除、建立国家银行、禁止所有私人银行、增加国有资产和开垦荒地、国家公费教育、教育与劳动结合、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保证公民生活条件、子女同等继承权、全部运输业收归人民所有。

这些措施同样是渐进的。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和金钱都将自行灭亡,旧社会交往形式也将消失。

反映出马恩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还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人类文明已有的高度讨论问题的,而不是把这个前提、这个高度丢掉。

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

世界市场将各文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国家都受到另一国家变化的影响。此外,大工业也使(先兴起的)所有文明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趋同,产生相同的社会斗争格局。因此 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同时发生,它是世界性的革命,也会影响到其他所有国家。当然各文明国家内部共产主义革命发展速度是有差别的。

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

社会将根据现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生产,经济危机将终止,因为消灭私有制后社会将统一管理生产以满足全社会需要,消灭私有制后现有生产力必然无法满足扩大的需求,因此生产也需要扩大。超出需要的生产过剩也不会引起贫困,而是引起新的需要,并创造出满足新需要的手段,再促进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也就消灭了阶级和分工。摆脱私有制影响的工业规模将会十分庞大,而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共有,可以充分利用科研和改良的成果繁荣发展。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的需要,教育会与生产结合,并使人摆脱分工的局限性,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以管理整个生产系统,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城乡对立也同样消失,从事工业和农业劳动的都是相同的人。农村人口的分散和城市人口的集中是生产力不够高的表现,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总之,社会成员通过共同而有计划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享受自己创造出的福利,实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最主要的结果。

共产主义组织如何对待现有的民族?

各民族由于按照公有制原则共同生产而结合而必然融合,从而自行消失。

(马克思主义支持主张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认为民族主义的最终结果都是无产阶级的统治,在实现民族自我发展和解放的目标上,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利害一致。)

共产主义组织如何对待现有的宗教?

一切宗教都是单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而共产主义却是使一切现有宗教成为多余并使之消灭的历史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组织将如何看待现有的政治?

与以下几种“社会主义”区分:

  • 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拆穿用心,划清界限,坚决斗争
  • 现代社会的拥护者——坚决反对,不懈斗争
  • 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明确共同利益,团结教育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部分,也要讨论分歧,表明主张

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态度:

  • 英法、比利时——团结工人运动,适当支持民主主义
  • 美国——利用宪法武器,支持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政党
  • 瑞士——只能与激进派打交道
  • 德意志——共产主义者为了本身的利益就得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权,以便随后能尽快地把他推翻,因此共产主义者需要支持资产阶级革命,并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迅速转入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

参考资料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版).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崇文书局.2015